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,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。8月17日,记者从“安徽这十年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安徽通过实施制造业“提质扩量增效” " />

免费观看甜蜜蜜电视剧全集

size: 14px; line-height: 28px;">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,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。8月17日,记者从“安徽这十年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安徽通过实施制造业“提质扩量增效”

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中部第1位

size: 14px; line-height: 28px;">

  制造业是安徽国家经济命脉所系,是制造质量指数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。业高8月17日,发展记者从“安徽这十年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居中安徽通过实施制造业“提质扩量增效”行动计划,部第迎来从“传统农业大省”到“新兴工业大省”、安徽再到“加快打造制造强省”的制造质量指数历史性跨越。

  数据显示,业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.9%,发展居全国第3、居中中部第1、部第长三角第1位;全部工业、安徽制造业、制造质量指数数字经济增加值先后突破1万亿元,业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、中部第1位。

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中部第1位

 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 安徽工业第二大行业

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中部第1位

  产业兴则经济兴,区域竞争的关键是产业和产业链的竞争。

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中部第1位

  近期,安徽制造业好消息不断:阳光电源逆变器出货量达47GW,位居全球第一;“中国声谷”成为全国第一个以“中国”冠名、第一个部省合作共建、第一个配套专项支持政策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;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5万辆,居全国第5、中部第1位;家电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0%以上,产量稳居全国第2。

  据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安徽已培育千亿产业14个、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5家。其中,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.4%,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%提高到9%,成为全省工业第二大行业、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。

  民营企业从30.4万户提升至188.4万户

 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企业,企业兴则经济兴,企业强则经济强。

  十年来,安徽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,民营企业数量从30.4万户提升至188.4万户、增长5.2倍,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56%提高至60.8%。

  近期工信部公示了第四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名单,安徽新增259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安徽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18户,以占规上中小工业企业17.7%的数量,贡献了28%的营收和利润。

  这个成绩的背后,安徽下了苦功——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“专精特新”发展意见、第一个修订出台“中小企业促进条例”、第一个出台国家级“小巨人”奖补政策。值得一提的是,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8次专刊总结推广安徽支持民营经济、中小企业工作典型经验做法。

  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8家

 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和动力,是一项系统工程,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。

  十年来,安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。其中,创建智能语音、玻璃新材料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,总量占全国1/10、居全国第3;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8家,上线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“科创板块”,入驻服务商2.7万余家,服务企业5.8万余家,发布科技成果和需求5.2万余条。

  “今年共有12项‘安徽精品’参与保障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。”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揭榜挂帅”补短板,安徽开展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。“首批76项‘揭榜挂帅’攻关项目已完成近1/3、其中8项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。”

  另外,安徽持续实施数字赋能行动,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,省内重点培育平台130家,其中工信部试点示范30个、位居全国前列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安徽还坚持“绿色底色”。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30万吨及以下小煤矿全部关闭,还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29家、居全国第6,绿色设计产品410种、居全国第2,绿色园区14个、居全国第2。

  合报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

访客,请您发表评论:

© 2025. 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