黉街:流淌着“科教之城”的文脉记忆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5-29 02:21:25

  北京的科教之城簋街、武汉的黉街户部巷、成都的流淌宽窄巷子……似乎每座城市都能觅得一处独具城市特色的街区,合肥也不例外。文脉在合肥新站区磨店职教城,记忆有这样一条街,科教之城再现了民国时期的黉街风情,也留存着改革开放时期的流淌岁月痕迹,大学生们在这里挥洒飞扬的文脉青春,吃货们在这里遍尝酸甜苦辣。记忆

  “黉街”的科教之城由来

  谈及“黉街”,不少人犯了难:第一个字到底念啥?黉街在合肥,前有宁国路罍街,流淌后有磨店黉街,文脉用古风古韵的记忆生僻字来命名的街还真不少。

  《后汉书·仇览传》有载,“农事既毕,乃令弟子群居,还就黉学。”黉,是古代对学校的称谓。取其意,以“黉”字命名坐落在磨店职教城的文化街区,恰到好处,也彰显出这条街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  黉街周边有19座高校“生长”在这方自带青春气息的土地,这条街上活跃着一个个青春靓丽的身影。十几万在校师生是黉街的消费主体,也为黉街注入了无限的活力。这里,就是年轻人的主场。

  一朝入黉门从此是“新”人

  黉街之于学子们,为什么会有“磁场”般的吸引力?这要从一道门说起。

  黉门,学宫之门,借指学宫,今指学校。也就是说,如果大学生们生在古代,不管来自清华还是北大,抑或是合工大、安中医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黉门学子。时至今日,黉门、黉宫这样的雅称也没有失去生命力。黉街,就有这样一座大开的黉门,迎八方学子。

  除了匾额上“黉街”两个鎏金大字,黉门就是“红门”,鲜艳的中国红显现出一派喜庆、祥和。黉门的主体建筑呈斗状,被八根粗大的方柱托起,层层叠加的斗拱秩序井然。整体建筑格外闳雅。一排排石狮子上方正对着黉门的顶端,大大的“黉门”两字镶嵌其中,象征着中华文字历史、科教文化的源远流长。

  这座高大巍峨的黉门作为黉街的东大门入口,既有着“一朝入黉门,从此是‘新’(站区)人”的寓意,也寄托着对到来的莘莘学子能够学有所成的美好祝愿。

  跨过这道黉门,映入眼帘的是老火车头和站台,火车头的背后是合肥老火车站的背景。这个场景,不仅是合肥人的记忆,也属于合肥学子们的青春印迹。寒来暑往,火车进站出站,大学不就是在学校与火车站两地往返吗?

  那么,既然到了“黉街站”,当然要和这列火车一样,“逛吃逛吃”了。

  “罍+村”是家乡的味道

  “美食占据了黉街的‘半壁江山’。”合肥黉街商管公司经理李伟说。

  这话一点没错,50多家餐饮店齐聚黉街,将安徽及全国的特色美食汇聚于此。在环形的美食街,除了外围的一些品牌餐饮店,内圈的“罍+村”小吃群也一定不能错过。在这个极具安徽特色的村落文化民俗小吃集中地,尝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合肥的乡土风情。

  走进村子,你仿佛走进了一个大大的农家院。露天的院子里摆上一张张方木桌,一条条长木板凳上坐满了食客。灰瓦屋顶,木头搭建的档口里,琳琅满目的菜品,芳香扑鼻。店家们忙着盛汤、舀饭,制作小吃美食,给外卖打包。被端上来的一碗碗二十埠猪头汤、淮南牛肉汤、庄墓圆子,拿着边走边吃的下塘烧饼……地地道道安徽的特色小吃都是“家乡的味道”,撩动着吃货们的味蕾。

  不只有安徽当地的特色小吃,哈尔滨烤冷面、武汉三鲜豆皮、长沙臭豆腐等全国各地的名小吃种类繁多,让来者难挡美食的诱惑,“饿着肚子来,撑着肚皮走。”学生们笑称这里就是“吃货的天堂”。

  “罍+村”有父辈的青春记忆

  吃饱喝足,在“罍+村”里走一走,别样的情景街就藏在一户人家中。

  屋外的青砖墙刷着“节约粮食光荣,浪费粮食可耻”这些老一辈耳熟能详的标语,仿佛将人带到那段激情奋斗的岁月。

  门外墙壁上挂满簸箕、水壶、脸盆、煤油灯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,满满都是年代感。

  推开斑驳老旧的木门,屋子里是几十年前农村家里的摆设。厨房里的灶台、碗橱柜、簸箕、担水的木桶;堂屋里老旧的黑白电视机、缝纫机;贴着毛主席语录的电话;算盘、瓷缸、水壶、脸盆……这些消失在如今的生活中的老物件是父辈们的回忆,也是80后的童年记忆。

  走出情景街,罍+村里依旧热热闹闹,欢声笑语不断。而这间留存着改革开放时期记忆的屋子,在这片烟火气息中轻轻诉说着,这是老一辈的艰苦奋斗换来的幸福生活……

  最强“民国风”与现代感的碰撞

  离开“罍+村”,清一色的青砖建筑,“高级灰”里透着浓浓的民国风。黉街,参考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,再现了磨店清末民初时期市井风情。

  从一扇复古的红色圆形木门进入内街,你会看到民国风与现代风的“混搭”:红砖的洋房,青砖的民国风建筑,西洋风的文艺街铺……众多诸如电影院、超市、餐厅、酒吧、大学生创意园等业态的入驻,为黉街增添几分商业气息。在这儿,你可以看场电影,或者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,约上三两好友上上网,喝喝茶,饿了就去小吃街……可以说,黉街是打发闲暇时光的好去处。

  去哪里拍照?黉街处处皆是景。在民国风的建筑门前摆放的铁质或藤质的桌椅上坐一坐,显得休闲又有格调。

  去水街上那挂着红灯笼的长廊里走一走,有种来到江南水乡的既视感。

  “一步相识、两步相知,三步相惜、四步相恋,五步相爱、六步相随,七步相守、八步不离不弃,九步共白头”,人工河上刻着红字的九步石桥,每一步都是一个爱的故事。

  连接黉街楼与楼之间的过道是满满的复古怀旧风。奖状、讲台、课桌椅,是否让你想起青春年少的课堂?不妨也和学生们一样,在黑板上写下几句青春记忆吧。

  浓厚的科教文化气息

  “黉街是罍街的2.0升级版,也是合肥唯一的科教文化特色街区。”李伟说,有着“合肥唯一一座科教文化特色街区”的定位,黉街处处充满着科教人文的气息。

  保罗的口袋,这家风靡合肥文艺青年社交圈的书店,是书店、咖啡馆、酒吧的结合体,温馨而又小资。庐州书院是黉街里另一个书香萦绕的世界,一本书、一个安静的下午,你会在这片读书之地享受慢下来的好时光。

  在街区西边的科教人文主题公园,有一处“学海书山”。错落有致的几块片石,代表山峦和河流。高山流水之间有一尊诗人李白的雕像,一副昂首视群山的姿态。这正是李白诗句里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意境。在“高山流水”的背后,有一面墙挂满了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、“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”等名言警句,发人深省。南广场上,四把分别写着“状元”、“榜眼”、“探花”、“秀才”字样的石椅,路过的人们都要上去坐一坐,都想沾染一点儿古人的文化气息。

  还有一面锻铜浮雕墙格外引人注目,上面描绘着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:嵩阳书院、白鹿洞书院、岳麓书院与应天书院。再往北走,一幅幅展开的画卷书写着合肥数字歌谣,一人巷、二郎庙、三孝口、四牌楼……以数字开头的大小街巷,将合肥这座千年古城连成一体。了解一座城,就从了解它的地名开始。

  走完了黉街,会发现黉街的魅力所在。尽管它与声名鹊起的罍街一脉相承,但它并不是罍街的复制粘贴,它是合肥这座城的缩影。有人说,“科教之城”这个名称太过耀眼,让人常常忘记合肥也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。黉街的存在,正如它古雅的名字一般,带着合肥的历史底蕴、地域文化、民俗记忆,吸引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驻足。

 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胡琪文/图

顶: 2483踩: 161